1、發病機制
與月經有關的器官包括子宮、卵巢、垂體及下丘腦,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可能出現閉經。根據障礙發生的部位可分為子宮性、卵巢性、垂體性及下丘腦性4種類型。
1.子宮性閉經 閉經的原因在子宮。雖卵巢功能正常,但子宮內膜不能產生正常的反應,因而不來月經。
2.卵巢性閉經 指原發于卵巢本身的疾患或功能異常所致的閉經。可為先天的,亦可是后天的。卵巢性閉經診斷的2個主要內分泌指標是雌激素水平低落和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3.垂體性閉經 垂體的病變所致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及分泌障礙,從而影響卵巢功能而導致閉經。
4.下丘腦性閉經 指障礙在下丘腦或下丘腦以上。由于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缺乏或分泌形式失調而導致閉經。包括下丘腦-垂體單位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系統-下丘腦功能異常,以及其他內分泌異常引起的下丘腦不適當的反饋調節所致的閉經。
2、發病原因
閉經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經后月經的停止,均屬于生理性閉經。此處討論的只是病理性閉經的問題。
月經是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周期性調節造成子宮內膜周期脫落形成的,因此在下丘腦、垂體、卵巢和生殖道特別是子宮的各個環節上出現的任何器質性或功能性的變化,均可能引起閉經。其他內分泌腺的器質性和功能性異常,也可能影響月經以致發生閉經。